今年以来,枣庄市山亭区桑村镇积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以文明村创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为契机,以打通文化“最后一公里”为目标,抓实“双强双优”,推进乡村文化动起来、活起来。 强化制度管理。分别成立了桑村镇文明村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党委书记总体抓,宣传委员具体抓,站所负责人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同时全镇22个行政村均成立了相应机构,村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两委协调配合,形成镇村联动推进文化振兴的强大合力;建立会议研究、专项督查、协调联动等制度,全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 强化阵地建设。投资150万元高标准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设置了党群服务、志愿服务、宣讲服务、文体活动四个功能区。按照“六有”标准,整合资源,先后高标准打造了大河村、户口村、王庙村、玉子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4个,推动全镇各村实践站建设,真正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优化人才队伍。在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队伍上,注重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组建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12支110人。在抓乡村文化服务队伍上,积极培养基层文化骨干,加大对业余文艺队伍扶持力度,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群众文化事业和群众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目前,全镇已成立斗城小梅花、桑村韩氏文艺队、斗城徐传华庄户剧团3支文艺队伍、38支广场舞队伍、4支非遗传承队伍。 优化活动内涵。结合新时代主旋律,深入挖掘桑村历史、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以廉政宣讲、移风易俗、关爱老人为载体,通过志愿者服务、举办文化活动,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开展“一村一场戏”、“一村一场电影”“非遗文化进校园”等活动,让文化走进群众生活,开展“道德大讲堂”以及“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评选等特色活动,把文明风尚由抽象变成具体,助力农村文化文明繁荣兴盛。(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环泽 通讯员 陈永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