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
山亭区文化馆 > 数字服务线上慕课 | 张之洞与近代中国
录入时间:2021/11/30 Hits:328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
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有《张文襄公全集》。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张之洞兴学育才思想及实践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张之洞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强调以通读史经为学习的主要内容。具体的举措主要是改革传统的教育机构,以湖北的经心书院和四川尊经书院为代表。清代的传统教育机构主要是学寓与书院,乾嘉以后,由于经费不足,教官失职,不少地方学寓逐渐停废,书院成为主要教育机构。但这些书院大多数只是考课,没有讲学色彩,与经世致用学问脱节。为此,张之洞开始重视引导书院讲求实学,于1869年在武昌三道街文昌阁设立经心书院,拔其优秀者,读书其中,所研习的多为经解、史论、诗赋、杂著等,标榜实学,注重经世致用。同治九年学政任期已满,在卸任回京之际,得湖北士人好评,张之洞感慨赋诗:“人言为官乐,哪知为官苦。我年三十四,白发已可数。”
张之洞精通儒学和经学,主张“通经致用”和“经世致用”。24岁那年,张之洞在一首叙辈诗中写道:“仁厚守家法,忠良报国恩,通经为世用,明道守儒珍”。
今天
为大家推荐的内容就是 张之洞与近代中国
▲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观看
讲座简介
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教育、工业、交通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张之洞在方方面面与近代中国紧密相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主讲人简介
雷颐,著名历史学者,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主讲《中国近代史讲析》、《辛亥百年的变与不变》等课程。著作:《时空游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被延误的现代化》、《历史的进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