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
山亭区文化馆 > 数字服务二十四节气·白露丨白露晨已重,晚花秋正繁
录入时间:2021/9/7 Hits:372
《画说“二十四节气”》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 崔自默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元代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白露是热与凉的分水岭,昼夜温差大,残留的暑气遇上夜间的冷空气,寒生露凝,密集地降落在花草树木上,在清晨的阳光下晶莹剔透,故称“白露”。 01“露”之中国传统文化 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别的含义,也颇受重视。
露是高尚的象征,屈原《离骚》中咏叹:“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曹操在《短歌行》中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露也被赋予了人生无常的悲凉; 露还被认定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汉武帝好神仙,于神明台上,立铜人张手接甘露,饮之,以红颜常驻至长生成仙。 在不少文学作品中也能看到露的身影,如清代曹雪芹《红楼梦》中,宝钗所吃的冷香丸就需要收集白露时节的晨露入药。 02节气三候 古人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对温度敏感的动物们已经用行动告知寒冷天气即将来临,候鸟们纷纷踏上南飞的征途,百鸟开始贮存实物准备过冬。
04节气习俗
吃龙眼
喝白露茶
祭祀禹王
十样白
酿米酒
凉风至,白露生
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说:“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清早阳光下的露珠告诉着人们秋又深了一分; 秋风吹过,正如白居易的《南湖晚秋》所说:“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池中荷花早已没有夏季的光景; 凉风袭来,没有了夏日的燥热,可以踏歌远行,感受秋天的凉爽,杜甫在《白露》一诗中也记录了白露出游的情景,“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