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山亭,文旅山亭,山亭旅游,山亭旅游景点

山亭区文化馆 > 数字服务

    线上慕课 | 中国陶瓷史

    录入时间:2021/7/8 Hits:303

    一样的土
    有的滋肥着庄嫁
    有的随风飘舞
    可它们却有共同的家
    后来
    有人带走一把土
    有的为它感慨:它失去了身体!
    可只有它自己知道
    他虽然失去了外表
    可是重生的形态下
    是永生
    是多了一份纯粹的灵魂


    上古时期,女娲因为大地的冷清而感到孤寂,灵机一动,用泥土仿照自己做了“人”,进而创造了人类社会。几千年前,据说因为一场偶然的火灾,将景德镇特有的“高岭土”烧成了瓷器。

    《秘色越器》
     ——唐代陆龟蒙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秋天的晨风中,露水沾衣,透过风露可见出窑后的成千上万的越窑陶瓷器堆放在山坡上,沟壑间,如千峰叠嶂,其色似青如黛,与周围的山峰融为一体,夺得千峰万山之翠色。口朝上堆放的那些瓷器,到夜半时会盛载一些露水,如同嵇中散留下的斗酒时还残存浊酒的杯子。

    这—就是陆龟蒙笔下的“陶瓷”。


    陶瓷可分为陶器和瓷器,按照烧造温度可分为土器、陶器、炻器、瓷器。最早出现的是土器,它是通过日照晒干的,或低于800℃烧制而成。陶器比土器温度高200℃到300℃。比陶器温度再高的是炻器,烧造温度为1100℃到1250℃。1250℃以上的是瓷器。

    而最早的土器是史前一万年出现的,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

    瓷器其实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
    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
    至宋代时
    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
    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
    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走进五大名窑
     汝窑—天下第一窑


    温润如玉,风韵高雅天青色,雨过天晴云破处,汝瓷天青釉,呈半乳浊状,天青釉色略重,称之为天蓝,釉色略淡,称之为粉青,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天青色釉在不同光线下能随光变幻,美不胜收。豆绿色,夺得千峰翡翠来,豆绿釉按照颜色深浅,又可分为豆绿、青绿、淡绿、黄绿,豆绿与大自然植物,与水色调一致,象征着勃勃生机与旺盛生命力。

    官窑


    公元1127年,宋室南迁临安(今杭州)后,为了满足宫廷和达官贵人的用瓷需要,先后建立了修内司官和郊坛官窑。官窑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造型古朴庄重,釉质如脂如玉,所裂纹片灵动飘逸,形如龟背,色如鳝血,釉面莹莹冰片极富美感,且器口微微泛紫,底足褐红如铁。作品观之神韵内蕴、质朴无华,不独无什么精美雕饰和装饰,也更无什么艳彩涂绘,其完全凭藉自身釉色和幻放的纹片之美抵达其冰清玉洁、神韵天成的美学境界。清代陈浏也在《陶雅》中赞美道:“宋官窑者绝不经见,世人罕有识之者。”

    哥窑


    “金丝铁线”、“紫口铁足”是哥窑瓷器必须众所周知的显著特征。但由于此类器物仅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台湾故宫博物院等有少量收藏,而不见于墓葬出土,故被称为“传世哥窑”。

    钧窑


    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它创造性地使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焰中烧出窑变铜红釉,并衍生出茄皮紫、海棠红、丁香紫、朱砂红、玫瑰紫、鸡血红等多种窑变色彩,宛如蔚蓝色的天空出现一片彩霞,五彩渗化,相映交辉。釉中的流纹更是形如流云,变化莫测,意境无穷。

    定窑


    定窑器以其丰富多彩的纹样装饰而深受人们喜爱。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还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纹样秀丽典雅。装饰图案常用印花、划花和堆花手法,精美绝伦,独具一格。

    “玉不琢,不成器”—这是一场灵魂的雕琢


    在每一款瓷器上,都流动着匠师艺人的灵魂,让人仿佛看见他们和高人悟道,听到他们在风中歌唱,以及泥土的呢喃,火的舞蹈,水的笑逐相交融。那随手渲染的狼豪勾勒,一片片墨痕如水墨般在瓷器上游走,或浓或淡,洋溢着无限的意蕴。凝视瓷器,其实就是凝视生命,以及由远古而来的迟缓的脚步。